24小時服務熱線:

0592-5994443

您的位置:首頁 > 旅游景點 > 景點詳情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
  • 1
  • 2
  • 3
  • 4
  • 5
開放時間: 夜間·墾丁(鵝鑾鼻公園)開放時間: 1-3月 夜間·墾丁(鵝鑾鼻公園)開放時間: 1-3月、11-12:07:00~17:30;4-10月:06:30~18:30。海洋·墾丁(海灣游憩區)開放時間:8:30am-9:00pm

門票信息: 夜間·墾丁(鵝鑾鼻公園)全票:40元(僅供參考)、半票:20元(僅供參考)、團體票8折優待;停車費收費標 夜間·墾丁(鵝鑾鼻公園)全票:40元(僅供參考)、半票:20元(僅供參考)、團體票8折優待;停車費收費標準:大型車60元(僅供參考)、小型車40元(僅供參考)、機車10元(僅供參考)。 海洋·墾丁(海灣游憩區):游玩免費;停車費收費標準:平/假日:大客車每時100元(僅供參考)、小型車每時40元(僅供參考)、機車每次20元(僅供參考) 海角·墾丁(白砂):游玩免費。 陸上·墾丁(福安宮):游玩免費。

景點地址:臺灣屏東縣恒春鎮墾丁路596號

交通信息: 自駕:國道3號-南州交流道下-縣道187乙線-省道臺1線-省道臺26線。 公共交通:1.搭飛機至高雄站下或搭臺鐵 自駕:國道3號-南州交流道下-縣道187乙線-省道臺1線-省道臺26線。 公共交通:1.搭飛機至高雄站下或搭臺鐵至高雄站下-轉搭墾丁列車(9117路-往墾丁)至墾管處站下。 2.搭高鐵至左營站下或搭臺鐵至高雄站下-轉搭墾丁列車(9188路-往鵝鑾鼻)至墾管處站下。 3.搭高鐵至左營站下-轉搭墾丁快線(9189路-往墾丁)至南灣站下-轉搭墾丁街車(橘線-往墾丁)至墾管處站下。

墾丁國家公園簡介:

墾丁國家公園位于臺灣本島最南端的恒春半島,三面環海,東面太平洋,西鄰臺灣海峽,南瀕巴士海峽。陸地范圍西邊包括龜山向南至紅柴之臺地崖與海濱地帶,南部包括龍鑾潭南面之貓鼻頭、南灣、墾丁國家森林游樂區、鵝鑾鼻、東沿太平洋岸經佳樂水,北至南仁山區。海域范圍包括南灣海域及龜山經貓鼻頭、鵝鑾鼻北至南仁灣間,距海岸一公里內的海域。   

大尖山

正式名稱為“大石尖”為墾丁地標之一,為一整塊巖石凸起于草原上,為墾丁半島區最高點。上山須由墾丁國家森林游樂區牌樓門口進入,穿越墾丁牧場,沿棱線設有登山索可供攀爬。山頂可俯瞰恒春半島全境,景觀優美,上山下山全程約需3-4小時。但是國家公園法第13條第8款對于國家公園區內之大尖山、青蛙石、船帆石已公告禁止攀爬。

龍鑾潭

位于國家公園西側,恒春往貓鼻頭的途中,占地137公頃,原本是低洼地勢,往年每逢雨季便積水成澤。日治時代雖曾計劃建為水庫,但終未實現,戰后民國37年(1948年)籌撥專款,將龍鑾潭建為水庫,為恒春半島重要的水利設施。潭水經附近溪流相匯由人工泄水口北流,經四溝、頭溝而注入保力溪,由射寮出海,目前僅供農田灌溉渠道。每到秋冬之際更成為候鳥群集過冬的地方,是絕佳的賞鳥景點。   龍鑾潭旁設有一自然中心,透過玻璃墻面可以欣賞到整個潭面,中心內的觀察站提供多部望遠鏡和2套播放監視系統,并有4處鳥類展示區,是設備完善的鳥類觀察站。龍鑾潭自然中心同時也是稀有植物人工復育區的所在,以生態園方式進行人工培育原生樹種。生態園區面積約1.5公頃,共分為稀有植物區、誘鳥植物區、誘蝶植物區、草原灌叢植物區、賞花觀果植物區、山地植物區、海岸林植物區、珊瑚礁植物區、綠籬植物區等九區。區內生物資源豐富,植物物種歧異度高,是生態保育與生物族群的自然棲所。

貓鼻頭

貓鼻頭為臺灣海峽與巴士海峽的分界點,并與鵝鑾鼻形成臺灣島最南的兩端。貓鼻頭有一從海崖上斷落之珊瑚礁巖,其外型狀若蹲仆之貓,因而得名。 貓鼻頭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珊瑚礁因造山運動隆出海面,受到長時間的波浪侵蝕、反復干濕、長期鹽粒結晶、沙礫鉆蝕、及溶蝕等作用,產生了崩崖、壺穴、礁柱、層間洞穴等奇特景觀,海岸線鳥瞰似百褶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稱。極具地形教學與研究價值。 貓鼻頭

白沙灣

白沙灣位于恒春半島西岸、貓鼻頭西北方的海岸線上。又稱“白砂”。白沙灣一帶屬珊瑚礁海岸,原是一個小漁港,稱為白沙港。這一帶得天獨厚,擁有一段長達百米的沙灘,沙灘由純白的貝殼砂所組成,由于鮮少有游客造訪,因此還保持著自然的風貌。而在此處戲水時需小心此地有三處有強勁的暗流,須特別的留意。

南仁湖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位于國家公園東側的滿州鄉南仁村,保護區海拔最高不過526米,卻是臺灣少數僅存的低海拔原始熱帶季風雨林,同時形成熱帶、亞熱帶與溫帶植物分布于南仁山區,受恒春半島特殊季風及雨量季節性分布的影響,共有2200余種植物。如“大頭茶”潔白似茶花,是東北季風盛行的迎風陡坡的常見植物。   “南仁湖”位于天然山谷中,僅一條步道能前往,單程4.3公里。沿途生態樣貌豐富,常可見“青斑蝶”、“黃蝶”的蹤影。南仁湖原本是水稻田,由于稻田東邊出水口被堵塞,水量累積逐日增多,形成寬廣湖泊,在這一片廣大水域之前有處小水潭,才是真正的“南仁古湖”,但由于湖水面積小容易被忽略。湖旁可見的“黃灰澤蟹”,是臺灣淡水蟹的特有品種,屬于陸蟹的一種,也是唯一不須到海邊進行繁殖的蟹種。 南仁湖

目前南仁山為生態保護區,僅供學術研究,禁止游客進入。事先必須向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提出申請,前往南仁湖也必須先于墾丁國家公園游客中心做行前教育,而每年有兩個月的封山期間亦不受理申請進入。

龍坑自然生態保護區

龍坑位于恒春半島東南端岬角,介于太平洋與巴士海峽交界處,該地區為綿延之群狀珊瑚礁,為隆起之高位珊瑚礁,面積計61.67公頃。由于重力及海浪之沖擊,臺地崖之珊瑚石灰巖逐步破裂,向下崩落,因此龍坑綜合了裙礁、崩崖、狹谷、陷坑等絕佳之地形景觀。   龍坑生態特殊,海岸植物繁復,有許多特殊少見的濱海植物。例如“濱斑鳩菊”,全臺灣除了蘭嶼之外就只能在龍坑這里看得到;而花瓣只有一半的“草海桐”,有刺的“飛龍掌血”,以及遠從大溪地飄洋過來的“檄樹”都是龍坑特有的濱海植物。可惜的是在2001年因為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整個珊瑚礁被原油污染,雖然目前大部份清除,但是已將整個龍坑生態完全破壞,散落在海床上的貨輪殘骸,至今仍使得珊瑚無法順利復育。

風吹沙

風吹沙是風成地形。每年九月至次年四月,沙粒受到冬季東北季風的吹拂,被風向西南方陸地搬運;而被河川及沿岸的潮流攜帶出來的沙粒,則向東北的海灘搬運。 如此日積月累進行風蝕和風積作用,山谷里的沙子被風和水來回的搬運,形成了“沙丘”與“沙瀑”的特殊景觀。 但后來因為當地政府修筑了一條馬路并在馬路后方種植一大片的木麻黃防風林,此項不當的道路阻隔與防風林設計,使得墾丁的風吹沙成為絕響。

龍磐公園

龍磐公園位于在鵝鑾鼻與風吹沙之間。此區域是屬于上升的石灰巖臺地,由于石灰巖容易被水溶蝕,因此區內有石灰巖洞、滲穴、崩崖、紅土等地形景觀。公園內有大草原,可從陡峭的崩崖遠眺曲折有致的海岸。此區光害較少,適合觀賞日出以及夜晚的星空。

落山風

落山風是恒春半島冬季特有的天氣現象。每年十月到翌年三月,冬季的冷氣團沿著中央山脈南下,當吹到恒春半島時,因通過石門狹谷、大武山谷、與滿州鄉山脈谷地,風力突然增強,加上半島地勢陡降,面海廣闊,強風形成直撲之勢,當地居民稱之為“落山風”。在落山風的季節里砂塵蔽天,有若臺風,常會影響車輛的行駛。早期當地的房屋窗戶也多采用窄小低矮的設計,居民也會戴上帽子或方巾防止風沙,形成當地特殊的景觀。

墾丁春浪

臺灣地區每年一度的“墾丁春浪音樂節”,今年定于4月4日、5日兩天,舉行四場音樂嘉年華會。   友善的狗國際音樂逾2006年4月舉辦了第一屆墾丁春浪音樂節,成功的結合近百名優秀的歌手、DJ以及音樂人,三天的活動吸引了將近四萬人次的觀眾入場,為臺灣開啟首創全民戶外大型音樂活動,以一種更大眾、更普羅的音樂文化,為臺灣音樂活動注入一股新勢力與新活力,充分展現了這塊土地上的熱情與生命力。

墾丁大街

墾丁大街墾丁大街為位于墾丁路之夜市,為國家公園境內最熱鬧的商店街。也是世界罕見設于國家公園內的商圈與夜市,加上大街的飯店、旅館,沙灘旁的水上機車,以及核能發電廠,所造成的光害、污染、水溫上升,對國家公園的生態維護,沒有幫助。從生態保育的觀點來看,墾丁大街的存在并不利于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育。唯這些不利的因素,均早于國家公園的設立,目前只能以控管的方式,防止惡化。   國家公園成立之初,墾丁路上商家僅止于販賣名產的夜市規模,關鍵[5]在1986年哈雷彗星接近地球,經媒體報導墾丁為臺灣最佳觀賞地點,頓時擁入大量游客。從此觀光客與日遽增,帶動外圍商業繁榮。   墾丁大街范圍大約在墾丁大灣(夏都沙灘酒店)至墾丁小灣沙灘之間。沿路有許多夜間營業的酒吧、舞場、小吃攤等,從白天到深夜,街上充滿許多身著海灘褲、比基尼,一身輕松打扮的泳客與國內外游客,街上的霓虹燈將街景妝點得十分熱鬧,頗有南洋度假勝地的風情。晚上夜店里除了供應餐點以外,也有鋼管舞等火熱表演。鋼管舞女郎身著三點泳裝在客人身上磨蹭的行為,曾被媒體點名有害風化,不過并未被禁止。墾丁街有近30多家的個性紀念商品店,有許多的飾品及紀念品的店家及小攤位,商品均具有當地特色。墾丁大街也是墾丁當地飯店、旅館最密集的地方,如夏都沙灘酒店、西澤飯店與救國團的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等,都是著名的景點。

墾丁風鈴季

因墾丁秋冬之際落山風強勁,為平衡旅游淡旺季之人潮,屏東縣政府于冬季開辦本活動,懸掛各式風鈴于主要景點。2006年最后一屆風鈴季結束后,將不再舉辦。總計自2004~2006共三屆。

春天吶喊

自公元1995年開辦,由兩位外籍人士Jimi(吉米)和Wade(偉德)首創舉辦的一個戶外大型音樂藝術祭,一向以門票收入為主要活動營運來源,也是臺灣最早、歷史最悠久的音樂祭;于每年春假期間(4月5日前后)舉行,吸引了大量的人潮。原意是參考1970年代美國Woodstock演唱之精神,提供創作音樂團體或個人發揮的舞臺并帶動年輕族群愛、和平、自由...等精神。耕耘十幾年下來,為墾丁地區帶來了龐大的觀光商機,也帶動了當地繁榮的地方發展。也因為活動太過知名,為了以正視聽,2007年時,臺灣內政部營建署也已正式發布消息,以往在四月春假期間被誤稱為「春天吶喊」等所有戶外音樂活動,正式核定的名稱為「墾丁國家公園春天音樂季戶外音樂活動」。   地點從1995年的夢幻墾丁,到后來的墾丁大街海邊、六福山莊等,2007年則正式進駐鵝鑾鼻燈塔公園內開辦,正宗的春天吶喊音樂祭只有一個,并以標榜健康純正的休閑娛樂為主,所有的表演也都一向維持在午夜十二點前即全部結束。

景點數據來自 墾丁國家公園

消息

返回頂部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无码系列一区二区精品性久久久,天天看片无码国产免费,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五月综合网 | 中文字幕日本二三请区 | 亚洲欧美偷国产日韩 | 亚洲欧美日韩日本国产三 | 久久综合色_综合色88 |